纵观历朝历代,太子这个位子,一直都关系到国本。虽说整个天下,都是皇帝本人的一言堂,但为了江山社稷考虑,大多数皇帝都要注意到派系平衡。尤其是继承人的问题,更是马虎不得。
太子的人选,其实很好选择;可关键的问题在于,太子日后继位,能否掌控住朝廷。
正因如此,每个皇帝都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培养。通常情况下,这些帝王往往采用两种办法。一种是像汉武帝、曹操、朱元璋这样,把将来出现的隐患都解决掉,这样方便继承人上位;另一种是像汉文帝、明仁宗这般,通过自己的方式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。
望子成龙的皇帝,往往会选择第二种方式,刘邦也不例外。
公元前196年,伴随着韩信、彭越等人的遇害,汉初名将英布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惶恐,选择出兵反叛。得知此事后,刘邦大怒,本想要亲自出兵。
但他转念一想,太子刘盈为人宽厚仁慈,却少经杀伐,这对一个将来的皇帝来说,是远远不够的。
展开剩余76%于是,太子刘盈接到命令,准备领军出征,要将那背叛的英布镇压。从这里不难看出,刘邦对将来还是有较为长远的打算的。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太子刘盈在军中获得威望。这样一来,刘盈日后上位,也会容易许多。
关于刘盈对此事的态度,史书中并未提及。因为还没等他表态,便有人替他做了决定。当时担任太子老师的商山四皓,觉得非常不妥,于是便通过关系,找到了吕后,希望后者出面驳回刘邦这个安排。
商山四皓,是汉初年间四个有名的贤士。当初吕雉欲保护刘盈的太子地位,便向留侯张良请教。从后者那里,吕后得知这四个贤士的才能,遂命人将他们请出了山。
这四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原本就是秦始皇时期的博士,拥有不俗的名望和地位。
在他们出山辅佐刘盈之后,刘邦也很震惊,遂打消了另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的计划。经过这件事,吕雉对商山四皓更为尊敬。
正因如此,当商山四皓明确表示反对意见时,吕后也顺着他们的意思,跑去向刘邦求情。
据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记载:“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:‘黥布,天下猛将也,善用兵,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,乃令太子将此属,无异使羊将狼,莫肯为用。且使布闻之,则鼓行而西耳。上虽病,强载辎车,卧而护之,诸将不敢不尽力。上虽苦,为妻子自强。’”
从这段记载中,不难看出商山四皓的本意。这四位贤士,都是通晓经书之人,主张以仁义为先,以孝悌治天下。
而一向宽厚待人的刘盈,自然是他们颇为满意的辅佐目标。之所以反对刘盈前去,是担心他的性格会误事。
而反观刘邦,则是希望刘盈能摆脱这种妇人之仁,希望后者不仅能改变自己柔弱的性格,还能借助这次机会在军中树立威望。
显然,商山四皓与刘邦都是真心诚意为太子刘盈考虑的。但反观吕后,此时的表现却有些耐人寻味。在笔者看来,吕后支持商山四皓,表面上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,实际上却有自己的算计。
吕雉与刘邦同崛起于微末之际,其心智手段同样十分出色。如果说,商山四皓与刘邦都有为刘盈考虑的打算,那么吕雉心中所想,恐怕更倾向于自己。
母凭子贵这个道理,她深以为然。她之所以请出商山四皓,是因为刘盈的太子地位,而不是刘盈这个人。
刘邦在世时,吕后便曾表现出很强烈的掌控欲望。刘盈这个软弱太子,将来如果当皇帝,是有利于她实现自己的野望的。这么一来,吕后自然不希望刘盈前去平叛。战争往往是残酷的,也同样是最好的洗礼。
倘若刘盈经过这次历练,摆脱了以往软弱可欺的性子,那么吕后将来又该如何掌控朝堂呢?正因如此,笔者认为吕雉答应商山四皓的请求,更多是为自己考虑。她不希望刘盈能超出自己的掌控,她所希望的,只是一个听话、软弱的儿子。
事实证明,吕后的手段的确高明。刘邦死后,吕后在朝堂上一手遮天,就连曾经得到盛宠的戚夫人、刘如意母子,也惨遭吕后清除。反观刘盈,一直唯唯诺诺,生活在母亲的权威下谨言谨行,最终郁郁而终。
发布于:天津市